(一)近几年广东高考现代文阅读必做问答题的命题情况分析。
先来看第14题:
09 14.根据文意,可能影响“内心的自由”的主客观因素主要有哪些?
10 14.从艺术活动中“我”与“非我”关系的角度,分析第五段画线部分的内容。
1114.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的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
1214.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思。
从以上四年的第14题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说09年考的是对相关内容的概括的话,那么,从10年开始的连续三年考的都是对文中两个相关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相互关系的理解。
备考对策:引导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细究、深挖。
再来看15题
0915.根据文意,怎样才能使“创造性思想”尽可能得到发展?
1015.艺术活动中为什么“不可无‘我’”?请从创作和欣赏两方面回答。
1115.一群大学生探险进入一处原始森林,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几小时后,他们迷路了。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请从美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文中的原理,对这种想象作简要分析。
1215.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面对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依据文意,分析袁隆平怎样负起了“知识的责任”。
从近四年第15题的命题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前两年是考查对文中相关信息的概括,而近两年的题目有一个很大的变化,那就是要求考生运用文中的理论或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既考察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考察了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学生既要吃透文章的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分析现实的问题。这也相应提高了备考难度。
备考策略:在平时检测中多训练此类题型。
(二)问答题的答题步骤
问答题的作答可分四步:审读题目→阅读文本→确定答案所在区域→组织并写出答案。
下面分别说说各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的方法。
审读题目:要一字不漏,看清问题和要求,还要注意分值。
阅读文本:阅读选文时要勾画圈点。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一篇文章,如果从头读到尾不作任何标记,很可能读后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什么印象也没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去做题能有什么好效果呢?阅读时对文章中中心句、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等作勾画圈点,不仅可以增加对内容的印象,还能大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这些,解题时就得心应手了。
确定答案所在区域: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因为如果答案所在区域确定错了,那就会全盘皆失了。确定答案所在区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借助题目本身的指定。有时题目上明确指定了答题的阅读范围,如2007年广东高考题第14题的题目是:“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在这一题目中就明确指定了答案所在区域是“第二段和第四段”。
(2)根据高考命题原则确定区域。高考命题人在拟定阅读题时一般遵循这样一些原则:①、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②、尽量照顾考生的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③、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④、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根据这些原则,答案应是随着题号的递增在文中呈从前到后,从局部到整体分布。#p#分页标题#e#
(3)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的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如2012年高考题第14题,题目是:“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思”我们先找出“负责的思想”和“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在文中的相应位置,这样答案区域大体确定在第3、4段,从第3段可以看出“负责的思想”就是“是搜集各种事实的根据,加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 ;而第二个“负责”的意思从第四段可知,就是“推进和扩充”,“推进”和“扩充”这两个词在第4段共呈现了三次,是不难发现的。
组织并写出答案:确定了答案所在区域后,剩下的事就是组织答案了,这是我们答题的最重要环节,组织答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摘录法
即从原文中摘录有关语句作为答案的方法。如:2010高考14题,2011高考第14题。
2、浓缩法
又叫"提要法",是指依据题目要求,将原文加以浓缩、简化,提取要旨来回答问题的一种方法。如:2010高考15题。
3、改写法
根据题目要求,将原文稍作改动来答题的一种方法。如2011高考第15题。
4、综合法 也就是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