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平行志愿就是“保险志愿”,只要考分考高了,学校可以随便挑。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志愿填的不合理,高分考生仍然有出现“高分不被录取”的风险。如何规避这些风险?信息时报记者采访了高考专家,为考生提出填报志愿的合理建议。
做好“落差” 规避投档风险
首先,为了避免档案被退出来,在选择院校时就要有所注意。填报志愿定位不准确,志愿过高,各志愿之间缺乏合理的梯度,都有可能导致考生在某个批次投不出档,因为根据平行志愿的“一次性原则”,一旦退档,考生只能参加第二院校志愿组排序投档,如仍未被录取,只能参加征集志愿录取,甚至进入下一批次的录取。
广东商学院副校长于海峰表示,考生要正确地进行自我定位,所填报的多个院校志愿之间要有高低的“落差”或者上下的“坡度”,按“冲、稳、保”的原则安排自己的志愿,即顺序在前的院校志愿可以填稍高一些,叫“冲一冲”;第二个志愿要稳,要跟自己的水平相当,叫“稳一稳”;最后还要留置一个学校志愿保底,叫“保一保”,这样才能增加投档成功的机会。
服从调剂 规避退档风险
高校择优录取的原则允许院校投档考生数略大于招生计划数,省招办预投档时投档比例为1∶1.05,因此,超过比例所投的部分考生必然有面临退档的风险。
考生自身的一些条件及专业填报不合理可能带来的风险。考生被投档后,如果考生成绩相对较低、专业志愿填报不合理且不服从调剂、身体条件较差、不符合特殊专业的体检要求、或者综合条件偏低等,退档风险会相对较大。
考生如果对学校不是特别挑剔的话,建议“服从专业调剂”。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对于考分竞争优势不明显的考生应该是有利的。有的考生会担心自己会被调剂到不满意的专业。但填报“服从专业调剂”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你被院校录取的机会,也相当于给自己的顺利录取增加了一道保险。
此外,考生可以适当考虑报考外地院校,学校的综合实力不是由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而是学校本身的学术水平、师资力量、办学规模等决定的。对分数、位次没有优势的考生而言,能到这些地理位置稍偏但综合实力很强的高校求学,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