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招生信息网 广东省文明网站·广东高考招生信息网
阳光高考频道

2013年湛江师范学院本科插班生《社会学概论》考试大纲

2012-12-25 14:58:02来源:湛江师范学院关注度: 0
导读:Ⅰ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依据 1.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迁及其后果。 2.社会学产生的思想渊源 二、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依据 1.社会运行的三种基本类型 2.社会运行的常态模式及良
Ⅰ  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学
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依据       
 1. 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迁及其后果。
  2. 社会学产生的思想渊源
二、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依据
  1. 社会运行的三种基本类型
 2. 社会运行的常态模式及良性运行的意义。
三、社会学对象的中国特色
 1. 社会运行论与中国学术传统的关系。
  2. 社会运行论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运行状况的关系。
  3. 社会运行论与中国社会建设事业之间的关系。
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1. 西方学者的观点
 2. 中国学者的观点
 3. 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1.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
  2. 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3. 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4. 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学的功能
一、认识和改造社会
二、促进社会发展,
三、构建和谐社会
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历史
一、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 18——19世纪西方两次大革命与西方社会转型
  2. 西方社会转型与社会矛盾
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
  1. 孔德
  2. 斯宾塞
  3. 西方社会学在创立上的特点
三、西方社会学的形成
  1. 凃尔干
  2. 韦伯
  3. 芝加哥学派
  4. 西方社会学在形成阶段上的特点
四、当代西方社会学
  1. 结构功能主义
  2. 社会冲突理论  
  3. 社会交换理论
  4. 符号互动理论
  5. 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
  6. 当代西方社会学的特点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
  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2.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创立的根本动力
  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创立的思想来源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
  1. 物质生产是最基本的历史活动
  2.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
  1. 实践性
  2. 辩证性
  3. 批判性
  4. 价值理想性
第三节  社会学的中国化
一、 社会学的传入和发展
  1. 传入#p#分页标题#e#
  2. 传播
  3. 教育本土化与研究领域的拓展
  4. 学术团体与学术刊物的出现
  5. 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
二、社会学的中断与重建
  1. 中断
  2. 重建
三、社会学中国化的探索
第三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略)
第四章  社会的构成
第一节  社会及其构成
一、社会的本质
  1. 社会
  2. 社会的本质
二、社会的特征
三、社会的要素
  1. 人口
  2. 资源
  3. 环境
  4. 文化
四、社会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
一、宏观社会结构
  1.什么是宏观社会结构
  2.社会学有关宏观社会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微观社会结构
  1.什么是微观社会结构
  2.社会学有关微观社会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运行与社会转型
第三节  社会类型
一、社会生存方式 
二、公社社会
三、社团社会
第五章 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文化及其特征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特征
第二节 文化的分类
1.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2.主文化与亚文化
3.主文化与反文化
4.评比性文化和非评比性文化
第三节 文化的构成
1.象征符号
2.价值理念
3.规范体系
4.物质文明
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
1.认同功能
2.规范功能
3.整合功能
4.涵化功能
第六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定义
1. 社会化的含义
2. 理解社会化概念的三种角度
二、社会化的类型
三、研究社会化的理论视角
1.“镜中我”理论
2. 角色扮演理论
3. 精神分析理论
4. 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5. 生命历程理论
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一、社会化的生物及社会条件
1.语言能力
2.思维能力
3.学习能力
4.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二、社会化的主体
1.家庭
2.学校
3.同龄群体
4.工作单位
5.大众传媒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1.早期社会化
2.继续社会化
3.代沟问题
4.社会化的内容
第四节 社会角色的扮演
一、社会角色及其类型
1.社会角色的含义
2.社会角色的类型
二、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1.角色确定
2.角色表现
3.角色建构
三、角色冲突与协调
1.角色冲突
2.角色不清
3.角色中断
4.角色失败
第七章  社会互动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1.符号互动理论
2.角色理论
3.参照群体理论
4.戏剧理论
5.社会交换理论
6.本土方法论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景与过程
一、社会互动的情境
1.按人数分类
2.按目的分类
3.按参与者的人际关系分类#p#分页标题#e#
二、社会互动的过程
1.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
2.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
三、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
1.社会转型需要通过特定、广泛的社会互动实现
2.社会转型会引起互动情境和互动方式的变革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一、社会互动的维度
1.向度
2.深度
3.广度
4.频度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
1.合作
2.竞争
3.冲突
4.强制
第四节 集合行为
一、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
1.集合行为的概念
2.集合行为的特征
二、集合行为的理论
1.基本条件说
2.模仿理论
3.感染理论
4.紧急规范理论
5.匿名理论
6.控制转让理论
三、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
第八章 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第一节     社会网络
一、什么是社会网络
二、社会网络的类型
三、社会网络的功能
四、社会网络分析
第二节   社会群体
一、什么是社会群体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1.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3.内群体与外群体
4.所居群体与参照群体
5.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与趣缘群体
三、群体的结构和过程
1.群体结构要素
2.群体领导与决策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
一、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
二、初级群体的功能
1.正功能
2.负功能
三、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
第四节   婚姻与家庭
一、婚姻家庭及其发展
1.婚姻的含义
2.婚姻家庭制度发展的几个阶段
二、家庭关系与家庭结构
1.家庭关系
2.家庭结构及其类型
三、家庭功能与家庭问题
1.家庭的一般功能
2.主要的家庭问题
第九章 社会组织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特征
一、 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
二、 社会组织的类型
1.常见的分类方式
2.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结构
一、 组织结构
1.组织结构的含义
2.组织结构的内容
二、 组织的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
1.组织的正式结构及其主要类型
2.组织的非正式结构及其功能 
三、 科层制
1.科层制的概念
2.科层制的特征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
一、 组织管理
二、 组织管理理论
1.传统组织管理理论
2.行为科学组织理论
3.现代组织理论
三、 组织管理模式
1.家长制
2.科层制及官僚主义问题
第四节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
一、 单位组织及其演变 
1.单位组织的含义与特点
2.单位组织的改革与发展
二、 民间组织
1.民间组织的含义和特征
2.民间组织的类型和功能
3.民间组织在中国发展的状况
第十章 社会制度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概念及类型
一、 社会制度的含义
二、 社会制度的构成
三、 社会制度的特征
四、 社会制度的类型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
一、 社会制度的功能
二、 考察社会制度的角度#p#分页标题#e#
1.功能耦合的角度
2.潜功能的角度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社会分层的相关概念
一、社会地位及其差异
1.自然差异与社会差别
2.社会地位
二、社会分化及其类型
1.社会分化
2.社会分化的类型
三、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
  1.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的概念
  2.考察社会不平等的角度
第二节  社会分层理论
一、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二、 西方社会分层理论
1.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
2.帕雷托的精英理论
第三节  社会分层的机制
一、 分层的方法和标准
1.分层的方法
2.分层标准
3.外显地位与潜在地位
二、 阶层关系与分层结构
1.层内关系及其研究内的主要内容
2.层间关系及其研究内的主要内容
3.分层结构:刚性结构和弹性结构及其特点
第三节   社会流动
一、 社会流动的含义
二、 社会流动的类型
  1.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
  2.个人流动与群体流动
3.代际流动与代内流动
 4.渐进的流动与骤变的流动
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第十二章    社   区
第一节  社区的概念与理论
一、 什么是社区
二、 社区的类型
1.从历史发展角度进行分类
2.按空间标准进行分类
三、 社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1.社区研究理论
滕尼斯的观点、芝加哥学派的理论
2.社区研究方法
第二节   社区要素
一、 社区地域要素
二、 社区人口
三、 社区文化
第三节   社区建设与协调发展、
一、 农村社区与新农村建设
1.农村社区及其特点
2.新农村建设
二、 城市化与城市社区建设
1.城市社区及其特点
2.城市化
3.城市社区建设
三、 城乡协调发展
1.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
  2.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
第四节  虚拟社区
一、 什么是虚拟社区
二、 虚拟社区的特征
三、 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的关系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第一节 社会变迁
一、 社会变迁的类型
1.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2.进步的社会变迁与倒退的社会变迁
3.渐进的社会变迁与激进的社会变迁
4.自发的变迁与有计划的变迁
二、 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环境、人口、制度、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经济、
三、 社会变迁的动力与机制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一、 什么是现代化
1.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
2.社会现代化绝非“西方化”或“欧洲化”
3.社会现代化是对历史传统既批判又继承的过程
4.社会现代化社会结构体系协调发展的过程
二、 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1.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与整合
2.理性化
3.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4.经济持续而逐渐的发展
5.城市化
6.人的现代化
7.全球化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一、 发展中现代化的历史条件#p#分页标题#e#
二、 “迟发展效应”
1.有目的、有计划、超越型的现代化过程
2.异质文化的引入与接受
三、“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
四、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
第四节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 中国的改革开放
二、 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三、 全球化的挑战
第十四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第一节   越轨行为
一、 越轨的定义及类型
1.越轨的含义
2.越轨的类型
二、 社会越轨产生的原因
1.生物学解释
2.心理学解释
3.社会学解释
三、 社会越轨的控制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概念与类型
一、 什么是社会控制
二、 社会控制的特征及类型
1.社会控制的特征
2.社会控制的类型
三、 社会控制的功能
第三节   社会控制体系
一、 社会控制手段
1.组织控制
2.制度控制
3.文化控制
二、 社会控制的过程
三、 社会控制的度
1.社会控制“度”的三个方面
2.考察社会控制是否适度的三个角度
3.适度社会控制的意义
第十五章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由来和发展
一、 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
二、 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
三、 社会工作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 社会工作的对象
二、 社会工作的内容
三、 社会工作的方法
1.个案工作
2.小组工作
3.社区工作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发展
一、 社会保障的含义
二、 社会保障的构成
三、 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
四、 社会保障的基本模式
五、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第十六章    社会建设
第一节 社会建设的概念
一、 社会建设关注的焦点
1.秩序关怀
2.民生关怀
3.风险关怀
4.结构关怀
5.价值关怀
6.历史关怀
二、 有关社会建设的综合定义
第二节 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
一、 与广义社会建设相关的理论
1.社会有机体论
2.社会团结论
3.社会整合论
4.社会冲突论
5.发展理论
6.“现代人”理论
7.社会公正论
8.风险社会论
9.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论
二、 与狭义社会建设相关的理论
1社会福利论
2公民社会论
三、 社会建设的操作性观点
1.善治观点
2.制度主义的观点

Ⅱ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试卷满分:100分
2.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覆盖到各章。
3.本课程考试试卷中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综合运用题。

Ⅲ  参考书目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 (精编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Ⅳ  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1.由个人在生活中扮演的多种角色构成个人的(    )。 #p#分页标题#e#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集

二、多项选择题
1.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简括为(    )。 
A.技能社会化
B.政治社会化
C.行为社会化
D.性别角色社会化
三、名词解释
1.初级群体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设置在社会发展中的显功能。

五、综合运用题
1.结合你所学的社会学理论,谈谈你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怎样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2.请先阅读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1942年4月15日清晨,世界上最大的客轮、行家们号称为不可沉没之船的“泰坦尼克号”在它的首航途中沉没在冰山林立的北大西洋中。《泰坦尼号》这部好莱坞电影,因再现了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悲剧性奇迹而风靡全球。
根据资料记载,泰坦尼克号沉没历时三个小时。由于救生船不够,人们在逃生的时候恪守了“妇女儿童优先”的社会规则,使得69%的妇女和儿童幸免于难,而逃过死亡的男士只有17%。不过,人们也注意到,住在头等舱的都是有钱人,住在二等舱的主要是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住在三等舱甚至更低舱位的主要是移民美国的普通人和贫穷移民。如果按照舱位来计算逃生率,头等舱是60%,二等舱是44%,三等舱及以下是26%。而且头等舱的男士的逃生率比三等舱的儿童还要高。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社会现象?试用所学的社会学知识来分析这种社会现象。
文章纠错
投稿指南

所属频道:专插本考试大纲

责任编辑:

最新动态
图文推荐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