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招生信息网 - 广东省文明网站 - 广东中专技校招生信息网
中专技校频道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2016年中职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7-01-18 23:40:23来源: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关注度: 0
导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我辈以厚德载物。2016年,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学校精神,凝聚工匠精神,改革创新,立德树人,打造“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各项工作再上一层楼。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学校名称为“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我辈以厚德载物。2016年,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学校精神,凝聚工匠精神,改革创新,立德树人,打造“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各项工作再上一层楼。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

学校名称为“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创建于1994年,是东莞市教育局直属公办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广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广东省首批书香校园、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奖单位,连续十八年获得东莞市教育质量一等奖。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莲花山脚下,背靠青山,面朝珠江入海口,环境宜人。截至目前,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6765.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6604.6平方米,资金总值为11604万元。

(二)学生情况。

2016年,学校招生规模为926人,与2015年相比,招生人数增加了10人;在校生规模为2504人,与2015年相比,略有增加;毕业生规模为710人,与2015年相比,略有增加。2016年,学校学生结构情况是男生1823人,女生681人;一年级926人,二年级869人,三年级709人;模具制造技术专业637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308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163人,智能化控制技术专业111人,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356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103人,会计电算化专业301人,商务英语专业236人,社会文化艺术专业131人。2016年的学生巩固率为99.1%。2016年,学校共举办了4项对外培训,合计培训人数558人,比2015年少了65人,具体情况是:广东省职业院校“三维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师资培训65人,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车加工技术项目赛前培训81人,两次食品安全培训共计412人。

(三)教师队伍。

年度

专任教师人数

双师型教师

硕士学位

高级职称

兼职教师

生师比

比例

人数

比例

比例

人数

比例

2015年

136

81%

25

18%

15%

16

12%

19.7:1

2016年

152

81%

27

18%

16%

24

16%

15.8:1

增减

16

0%

2

0%

1%

8

4%

-3.9:1

注:专任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达标率100%。

(四)设施设备。

2016年,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完善充足,有49间教室,全部配备电脑、投影、音响、互联网等多媒体设备及配套软件。学校各类实训室的面积达1.08万平方米,各类设备总值2416.5万元,满足专业实训要求,其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0.97万元、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为0.5个,各类场室面积及仪器设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学校建有校园网、数字监控、数字广播等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学校教室数比2015年增加了4间,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综合增加了11%左右。学校建有专用图书馆以及教师资料室和学生阅览室,藏书量达9.5万册,其中电子图书3.3万册,生均纸质图书24.76册,报刊种类101种,图书数及报刊数和2015年比较,基本持平。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2016年,学校通过《18岁前养成受用一生的好习惯》、《浩歌中华》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校本教材以及“学生成长十字箴言”、“大国工匠进校园”、“最美教师进校园”等教育形式,积极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良好,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签约和具体践行中表现积极,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团结集体、积极向上,涌现出了全国学联代表、最美南粤少年•美德好少年邱惠慧等一批优秀学生,学生们争做“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的代言人,深入社区宣传、传递社会主义正能量。学校因此成为全国和广东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典型单位,课题《中职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教育研究与实践》获得团中央重点课题立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案例获得中宣部、广东省委宣传部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参观学习,形成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东莞经验’”。

学校坚持以文化课为基础、专业技能为主导的教学方针,严格按照教育部制订的文化课程的教学大纲设置教学课程,在一二年级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与德育课程,并严格进行考试与考核,2016年的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课的合格率分别为85.8%,81.2%,79.3%,100%,92.6%。对比2015年分别提高了3%,1.2%,3.4%,0%,1.3%。

学校以技能为核心开展专业教学,要求学生参加2项以上的专业技能证书考试,专业技能合格率逐年提高。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一级等级证书合格率96%、英语等级证合格率75%、CAD合格率96%。另外,会计基础合格率100%,商务英语合格率95.3%,机械制图合格率100%,模具结构合格率100%。

2016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评,达标率为93.6%,相比2015年的89.56%提高近4%,优秀率则由原来的1.72%上升到了3%。

2016年,学校各班级各专业共毕业710人,该届学生当初录取人数为820人,毕业率为85.4%。学校毕业生德技双高,深受企业和用人单位欢迎。

(二)在校体验。

2016年,学校以打造“花园、家园、乐园”为目标,努力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校园学习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完善各类教学设施,新增教学一体化机4套,新增实训设备29套,新开设了“七彩阳光俱乐部”,新置各种娱乐放松和心理治愈设备近百套,可供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娱乐,放松心情,另外还不断加强饭堂建设,改善学生生活环境,使学生向学、乐学,学生满意度不断提高。据统计,学生的理论学习满意度为97.87%;专业学习满意度为97.31%;实习实训满意度为97.91%;校园文化与社团满意度为97.01%;生活满意度为94.94%;学生的校园安全满意度为97.93%;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为98.48%。

(三)资助情况。

2016年,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准确、及时、公平、公正。学校根据国家财政部、教育部和广东省财政厅、教育厅、市教育局的相关文件要求,成立了资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曹永浩任组长,副组长由常务副校长胡丽英担任,分管财务副校长黄裕棠同志担任执行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常设办事机构为学校资助办公室。

为确保国家资助资金的落实,学校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工作管理规范》、《东莞市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工作档案管理手册》等文件,工作中明确国家资助金的标准、资助对象、申请与审核程序及发放程序等,做到工作规范有序。同时,按照资助规定,严格规范对每个报读我校的中职学生的学籍申报,并于2016年9月20日前将新生学籍核对完成,提交国家数据库。

为了及时将学生变动情况反映到学籍数据库中,学校制订了《学籍管理补充规定》明确流失学生的学籍注销的流程及时限,并对各班人数采取月报制,按月清理转学、休学、退学学生,保证了资助经费准确无误地发放到学校全日制学生卡上。由于学校对学籍管理严格,杜绝了“双重学籍”现象出现。学校坚持在申报过程中做到“不虚报、不瞒报、不漏报”,在发放过程中,由个人申请、班主任确认、资助工作人员制表、资助主任审核,确保做到不重不漏。

为使国家资助贫困生政策家喻户晓,学校还通过张贴标语、学校公示栏及学校橱窗、电子屏、广播、校会、升旗仪式等各种形式对贫困生资助政策及工作流程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深入宣传,让广大贫困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全方位了解国家的惠家惠学政策,熟悉贫困生资助的工作程序,从而营造了关注贫困资助、关心贫困学生的良好氛围。

国家助学金采用银行卡的形式发放,学校统一为每位受助学生分别办理银行储蓄卡。学生领卡时,学校按要求规定必须由受助学生本人签字确认,班主任到场证明,并留有影像资料,严禁代签、冒领国家助学金。

学校资助工作严格按照《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工作管理规范》、《东莞市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工作档案管理手册》进行。每次上级资助金到位后15日内学校资助办都能及时、准确、足额地将助学金发到受助学生的卡上。学校严格按财务制度对资金进行管理,做到了不挤占、挪用、滞留国家助学金,不弄虚作假、不套取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学校资助档案和资助财务档案资料齐全,归档规范,且按要求保存在档案室。

(四)就业质量。

2016年,学校毕业生共710人,就业人数676人(含升学),就业率95.21%,略高于2015年,其中对口就业率79.15%,略高于2015年。具体地,加工制造类毕业生374人,就业率97.06%,高于2015年,对口就业率82.62%与2015年基本持平;信息技术类毕业生146人,就业率为93.84%,高于2015年,对口就业率73.97%,高于2015年;财经商贸类毕业生153人,就业率93.46%,略低于2015年,对口就业率73.86%,略低于2015年;文化艺术类毕业生37人,就业率89.19%,基本和2015年持平,对口就业率86.49%,略高于2015年。2016年的毕业生初次就业起薪平均2800元每月,略高于2015年。另外,升入高等教育的人数为292人,升学率为41%,略低于2015年。

(五)职业发展。

2016年,学校在“德技双高”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继续以培养学生“专业、专注、专心、求精、创新、卓越”的“工匠精神”为年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教学中打造“快乐课堂”、“高效课堂”,渗透“工匠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同时,学校还用《岗位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材以及实习实训、就业体验、深入企业参观学习、技能竞赛、社团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另外,在校企合作平台“企业项目训练中心”和“企业联合培养基地”、“智能制造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东莞市模具(国际)职教集团”的助推下,为学生提供创新型的教学和锻炼机会,特别是“企业项目训练中心”平台之下,学校和合作企业隆凯公司合作打造了“学生创客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综上所述,由于学校不断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追求实效,所以学校学生具备比较扎实的学习能力,养成了一定的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为了更好推进学校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优化,学校2016年对每个专业都开展了专业调研论证工作,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全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进行了调整,也对2016级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做了相对应的微调。基本情况是:根据东莞市产业转型升级、“机器换人”对智能制造人才的紧迫需求,新开设了“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并于2016年9月实现招生,招生人数115人;依托当地手机产业(如VIVO、OPPO手机等)及手机移动应用的迅猛发展,在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的基础上新开设“手机移动应用专业方向”,并投入资金400万元建设了“手机移动应用实训室”,外派教师参加手机移动应用培训,开设了手机APP设计、手机APP开发课程等。

(二)教育教学改革。

2016年,学校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工匠精神”两大主题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重点通过《18岁前养成受用一生的好习惯--十字箴言助你实现出彩人生》校本教材在文化课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在专业课中落实“工匠精神”。在广东省“弘扬工匠精神,点亮职教之魂”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研讨会上展出了18节示范课,其中:学生成长十字箴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修养主题班会课2节;学生成长十字箴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修养拓展活动课2节;专业课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示范课5节;文化课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示范课6节;互联网+德育教学创新示范课2节。

2016年,学校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共投入700多万元完善学校硬件建设,更新了学校网络硬件,办公区实现了WIFI全覆盖,完成了校园数字监控建设,完成了学校数字音响建设,升级改造了20间多媒体教室,建设了学校的数字图书终端,实现了手机下载图书阅读,建设了电子阅览室,推进了微课、慕课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依托东莞市教育信息化平台“微课掌上通”,实现了课任教师即时与家长沟通。

2016年,学校新招26名教师(含实训指导教师),充实了教师队伍,历时2个月完成了32名科组长以上教师的中层干部培训,完成了全校教师公需课培训,开展4次全校性的信息多媒体培训;继续开展了新教师帮带工作,对教学能手、科研促教先进个人、优秀第二课堂等项目开展评选及表彰。在2016年广东省职业学校教师“创新杯”教学设计及说课大赛中,学校熊小文、关春燕两位老师分别获得机械类和英语类项目一等奖,其中熊老师还获得了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第一名。

2016年,学校完成了手机移动应用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目前正在建设智能制造实训基地;通过与广东隆凯股份公司校企合作建成了“企业项目训练中心”,正在建设3000平方米的“创业园”和“中德教育园”;与东莞劲胜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东莞市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所有这些实训基地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专业教学条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016年,学校根据东莞市教育局统一部署,开始与德国开展国际合作,按照德国教学模式、教学大纲开展教学,开设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德国际合作班各1个,并于2016年实现招生115人。为了更好地适应德国教学模式,学校与隆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了中德教育园。

2016年,学校专业建设成绩显著,积极开展技能教学,引入第三方考证,推行“双证书”毕业制度。学生在2016年各类技能竞赛中,成绩显著:香杰锋同学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车加工技术比赛二等奖;陈佳昕同学荣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技能大赛平面设计赛项一等奖;2016年广东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得4个一等奖。

2016年,学校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企业承包培养”、“创业延伸培养”的教学模式,培养高质量就业人才和模具创业“小老板”。同时继续实践“岗位学制”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有3个班的学生到劲胜公司做跟岗学徒。

(三)教师培养培训。

2016年,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其中,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9人,参加2016年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专题培训1人,参加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6人,参加2016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需科目全员培训130人,参加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执行力培训32人,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技巧与方法(中英合作)”培训24人。学校还开展了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学习培训、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训,参加人数各为125人。各校部进行的校本培训共5项,参加人员162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有五年规划,有年度工作计划,有健全的师资培训制度和经费保障,有健全的教师培训考核制度和明确的考核标准,教师培训业务档案齐全、管理规范、做到专款专用。另外,学校还实施了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含靓妈妈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工程等等名师工程。

(四)规范管理情况。

2016年,学校认真履行教学管理职能,按照“守底线、顺常规、创新优”的思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新增或修订并已实行的制度有《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监控系统管理制度》、《图书馆借阅管理规定》、《校部教师集体选用管理制度》、《社会文化艺术专业管理办法》等。除上述已实行的制度外,学校还对课时费、晚修费调整做了多方论证。另外,还强化了检查评价职能,推行了教学常规五项检查,在做好“规划、指导、督促、评价”的基础上,安排专人进行教学常规五项检查工作,包括安全常规检查、课堂教学常规检查、实训教学常规检查等。重点加强了对实训中心的常规管理,推行了教学常规五项之《实训中心量化星级评分》,完善与健全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训中心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验实训教学有大纲、教材和记录,效果良好,实验实训开出率达100%。这一年,学校教学安全工作继续保持零事故,坚持每月一次对教学各场室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将排查结果汇总后交总务处协助处理。由于经常排查,一年来未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教学管理工作平稳有序,形成了以教务处(教研组长)、教学副部长、学科组长的管理体系。每周召开一次教学副部长会议,每两周召开一次基础学科教研组长会议,保证了学校工作能够上传下达,常规工作平衡有序。“有效课堂”公开课活动受到东莞市教育局中职教研室好评。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

2016年,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平稳有序。管理机构健全,设有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副校长为副组长、学生处主任为执行组长的学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有计划,有研讨,有考核,有总结。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围绕“一支队伍、一本书、一个家园、一个乐园”去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即:带好“一支队伍”——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积极进取、和谐奋进的班主任团队;读好“一本书”——以《18岁前养成受用一生的好习惯》一书为脚本开展学生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好“一个家园”——加强宿舍管理,营造温馨家园;用好“一个乐园”——“七彩阳光俱乐部”,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还重视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工作,落实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日及周末和假期前安全教育十分钟等宣传活动,积极推进东莞市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系统应用工作,积极开展安全工作督查,加强建筑、消防等隐患排查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无发生群体性事件,食品安全和传染病防控工作中也没有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学校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教育,认真抓好安全教育防范工作,组织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防恐防抢、网络安全、食品安全、流行病防控、抵制校园欺凌、禁毒图片展、观看禁毒影片等专题教育和应急疏散演练,搞好警民共建,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宁。其中,4月份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5月举行了“地震应急避险和疏散演练”和防溺水安全教育;6月举行“6•26”禁毒主题教育;11月开展“11•9”消防安全教育和疏散演练活动;12月份组织开展“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和“12.4”全国宪法宣传日等教育活动;另外还举行了防艾滋病、无烟日、青春健康等专题安全教育活动,学期结束前举行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做好校园排查和巡视工作,每周完成安全自查1次,每月完成1次安全小结工作并做好档案。目前为止,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2016年,学校构建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及系统。如,采购3000元以上需要由办理人员书面办理申购手续,办理校内报批;10000元以上的支出项目,需要在校务会议上通报;30000元以上的项目,需要成立相应的理财小组,采取集体负责制度;属于学校自行采购的项目,要成立询价组,需要提供三家以上的公司报价;学校还基于财务管理,制定了《廉洁诚信承诺书》,要求合作双方严格遵守合作协议和廉洁诚信,并签署声明书,发现有违反“廉洁诚信”规定的,立即终止合作,追究责任。在这些基础上,学校形成了比较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让学校的财务管理做到了内部控制,公开、透明。

2016年,在学校扩建工程正式完工后,学校在后勤保障方面重点完成了以下工作:荣誉苑的建设工程、七彩阳光俱乐部的建设工程、企业项目训练中心的建设工程、学校楼宇和道路名称牌匾的建设工程、校园美化工程等。另外,学校后勤各类人员配备充足,校园环境优美整洁,食堂用餐安全规范,让师生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及学习环境。

2016年,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学校围绕“牵手德育”育人模式和育人思想,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先进育人理念和方法的行动。曹永浩校长应教育部之约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从“2+1<3”向“2.5+0.5>3”的跨越》《守公约养习惯,让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等多篇德育文章,他主持的课题《中职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教育研究与实践》获得团中央重点课题立项,课题《区域(学校)德育特色品牌研究——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牵手德育”的探索与实践》已被东莞市教育局送广东省参与“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基于“企业项目训练中心”培养优质人才的研究与实践》成为东莞市教育科研第三批招标课题。曹永浩校长教育专著《老钥匙解码教育智慧》教育用典读本、《浩歌中华》爱国主义教育读本等一批德育科研成果陆续出版发行,其中《老钥匙解码教育智慧》是中国第一本教育智慧众筹种子书、《浩歌中华》是中国首部手机阅读伴侣。另外学校还依托广东省名班主任、东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瞿章燕老师打造了学校“名班主任工作室”,还成立了以刘小宁老师为主的“靓妈妈班主任工作室”,进一步建立优秀班主任资源库和育人队伍。学校全年有27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奖或发表,出版个人学术著作3部,市级以上科研立项课题8项。

2016年,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继续提升。学校积极推广市教育信息化平台,积极推动学校建设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并共享到市职业教育资源平台。积极推动学校使用东莞市家校互动平台“微课掌上通”,各校部都能充分利用微课掌上通、家长微信群等形式,保持家校间的密切联系和良性互动,各班学生每周在“微课掌上通”发布信息1条以上,班级圈交流1次以上。动员家长使用“微课掌上通”,要求各班每月常态化使用率达80%以上。在东莞市信息化管理督查评分中,我校所得分数排在前列。

(五)德育工作情况。

2016年,学校继续积极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以被评为“广东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学校为契机,大力推进“学生成长十字箴言”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一年来,开展了“学生成长十字箴言”主题班会;评比“践行《学生成长十字箴言》优秀班级和先进个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主题的环保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环保进校园知识讲座;学生“环保标识DIY设计”比赛;新生入学教育和军训工作;“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签名活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学校还坚持“不舍弃、不放弃”原则,认真做好暂时后进生帮教工作,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通过努力,有一批暂时后进生得到了较好的转化,各校部平均转化率在80%以上,学生的自信心、品德修养有了明显好转,师生关系良好,班风、校风良好,学生对班主任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2016年,学校精心为学生成长打造的“七彩阳光俱乐部”投入使用。七彩阳光俱乐部是学校根据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全校师生打造的纾解情绪及拓展能力的主题俱乐部,设有心灵成长室、积极心理室、沙盘演绎室、涂鸦放松室、宣泄释放室、同伴交流室、运动调整室、体能体感室、团体拓展室、互联网+阅读、翻转阅读、影视娱乐室、开心水果吧等十四个功能室,理念先进、设施现代、环境雅致、格调温馨。俱乐部正式投入使用以来深受师生欢迎。它以体验互动的方式促进学生以全“心”的视角,体验“七彩人生”——热情、自信、高尚、快乐、协作、理性与智慧,成为东莞最多彩的学生俱乐部。

2016年,学校积极实施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工程。马翠敏等5名同学,被东莞市教育局授予2016年东莞市优秀学生称号,邱惠慧获得广东省“美德好少年”、“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开展民办学校体验日和2016年职业体验日活动。充分利用“七彩阳光俱乐部”的功能,开展了8场大型的心理讲座活动、持续多日的高考考前减压活动、竞赛队减压等活动。12月份学校编演校园心理剧《谁的错》获“2016年东莞市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比赛”中学组一等奖第一名。

2016年,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生动活泼,学生获得了快乐成长。一年来,学生处联合团委,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以“我爱我校”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共青团在行动快闪活动;第七届工商模拟市场活动;“‘珍爱生命’说出你心中的故事系列访谈活动”;“十字箴言•青春宣言--十八岁成人教育系列活动”;第八届校园经典歌曲对抗赛活动;第二十一届校园歌手大赛活动;第十一届“体育艺术节”活动等,效果良好。

2016年,学校成立了校园“文明风采”竞赛指导工作组。副校长亲自组织指导,精心策划。明确指出要以举办这项活动为契机,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抓住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的核心问题,贴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和实际,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充分展现他们的能力和风采。具体由学生处统筹全国文明风采竞赛,教务处、团委、校部等相关部门分别组织学生完成各类比赛。各校部德育副部长是组织学生参赛的第一责任人,其余2位副部长分别组织老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应比赛。这一年,我校共有11名教师获十二届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广东复赛优秀指导教师奖,5名同学获国家级优秀奖,7名同学获省级一等奖,4名同学获省级二等奖,3名同学获省级三等奖。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

2016年,学校继续开展好超市模式第二课堂活动,学校成立了星光文学社、女子舞蹈队、礼仪队、男子篮球队、女子篮球队、男子足球队、田径队、播音与主持社、合唱队、街舞队、好书任我读社、跆拳道华道社等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其中校级社团12个,校级代表队10个,校级竞赛项目社团17个。学校男子篮球队荣获2016年东莞市中学生篮球比赛(中职男子组)第三名,武术队获2016年东莞市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学校组)六个冠军。

2016年,学校团组织和学生会建设更加规范。团委组织管理下的学校学生会以“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为宗旨,紧跟学校发展步伐,引导学生会工作向更好、更高、更强的方向迈进。具体讲,团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生会的建设:

一是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引领学生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加强专业基础,过好“成绩关”。

三是指导学生干部以“务实创新,沟通服务”的工作理念,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活动。

四是完善学生会各项制度和机制,团委组织加强了学生会规范管理,建立了学生会管理制度,明确学生会部门机构、各部门的工作细则。

五是根据实际建立“四会”制度,并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工作培训,提高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部门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促使学生会各部门工作规范化,“四会”分别是:全体学生干部扩大会议,一个学期召开三次,分别为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学生会全体学生干部参加,团委主持;学生会例会,每周召开一次,各部门副部长以上的学生干部参加,会议由学生会主席主持,学生会指导老师到场指导,并做好会议记录,各部门可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召开部门会议,总结工作中的得失,点评内部成员工作表现,并制定下一步工作安排;部门例会,每两周召开一次,部门全体学生干部参加,会议由部长主持,主席到场指导,并做好会议记录,例会内容为及时汇报工作情况,总结工作中的长处与不足,布置下一步工作安排,团委老师可随时旁听会议;主要干部工作交流会,根据工作需要,学生会部长以上的学生干部可召开工作交流会,一个月召开一次,共同交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统一学生会各项常规评比检查标准。

六是做好学生干部的任用和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定期任用低年级学生干部,并对新到岗的学生干部按部门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对下一任部门负责人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培训和培养。

七是落实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推优评优,鼓励学生干部争先创优,对学生会干部各项工作定期进行考核,对学生干部工作表现优秀的,进行表扬;对工作作风不硬、表现不好的要热心帮助,批评教育,并要求限期改正;对考察不合格的果断辙换,进一步激发学生干部工作能力的提升。

(六)党建情况。

2016年,学校党支部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创新性地开展“两学一做”系列活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学习教育活动方案,并按计划完成各项活动。

一是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确定学习内容,明确学习要求,定期召开支部或党小组会议,组织党员围绕“四讲四有”、增强“四个意识”等专题开展学习讨论。

二是组织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以及党的历史、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等,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中国梦、五大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的基本内容。

三是开展“党员随身微教育”活动。根据上级部门要求,于5月至9月期间,充分利用省纪律(检)官方微信平台“南粤清风”组织开展“党员随身微教育”活动。学习内容包括:学习党章和党内两部法规原文;学习党章和党内两部法规解读;学习相关安全(案例)剖析;参与在线知识问答。

四是开展“两学一做”考学活动。根据上级党组织要求,学校党支部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考学工作。学校全部67名党员教师均参与了考学活动,参考比率成功达到了100%,优秀率达到了68%,切实使每一位党员教师通过学习和考试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教育和熏陶。

五是开展“如何做合格党员”主题征文活动。根据上级党组织要求,党支部开展了“如何做合格党员”主题征文活动,要求每位党员交征文,并推荐了两篇优秀征文到上级党组织,受到好评。

六是组织了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七一”期间,召开了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对照党员标准,按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组织评定的程序,对党员进行评议。党支部综合民主评议、党员日常表现,确定评议等次,对优秀党员予以表彰。

七是开展了党性锤炼体验活动。“七一”期间,党支部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契机,开展了“韶关梅关、珠玑巷、省委旧址爱国主义教育行”活动,以亲身体验的方式,开展了一次现场教学和体验教育,活动中每位党员围绕“不忘初心——我的党员模范作用在哪里”为主题进行发言交流,并由党支部书记在省委旧址给全体党员上了一节微党课。12月,以党小组为单位开展了外出体验活动,各组活动内容形式多样,使各位党员受到充分的教育。

八是开展“党员抄党章、重温入党誓词”书法比赛活动。6月份,党支部制作“党章书法字帖”发给每位党员,要求全体党员于6月至12月期间,抄写一遍党章。并于12月由各党小组选送优秀作品,进行党章书法作品展览。同时各党小组选送优秀“重温入党誓词”书法作品一同进行展示。

九是开展了一系列的“微教育,微学习”活动。7月,以党小组为单位开展了“党员上微党课”活动。12月,开展了包括“我身边的事”师德微故事演讲活动、“微党课”评选活动等。通过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全体党员对照党员标准检查和改进自己,对比剖析自我;教育全体党员自觉实践党章要求,做一名合格党员,为学校的教育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效果良好。

十是按上级要求做好补缴党费工作,并做好党员发展工作,2016年吸收团委负责人程瑶老师为预备党员。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

学校依托“东莞市模具(国际)职教集团”大平台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和企业的沟通联系,精选管理规范、知名度高的大公司大企业开展合作,现和46家企业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2016年学校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更好更实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在资源高度融合的情况下实现校企共赢,2016年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一是“企业项目训练中心”投入运行。“企业项目训练中心”是学校与隆凯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互助、相融、共生理念下,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打造的产、学、研高度融合的精密模具生产高端平台,是东莞本土化的“教学工厂”。在该中心里,企业教师与学生全程参与模具的项目策划、设计、零件加工、品质控制、装配、试模、产品缺陷分析及改善的整个过程,开展课程研发、模具标准化研究及推行、专利研发、学术论文撰写等。通过这些产、教、研一体化活动,学生最终实现创新创业零距离。目前该中心已申报十套国家专利教学模具;两期“隆凯创业班”共110名学生正接受隆凯企业教师培养。学成后他们中的佼佼者将到隆凯创客园做创客,一毕业就能当上模具小老板。企业项目训练中心一经推出,国内外学术研究机构,如:天时国际创新创业基金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香港大学等纷纷前来参观考察、与学校洽谈合作。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

二是建设智能制造(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基地。为服务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为东莞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智能制造中高级人才,学校与东莞劲胜公司、华中数控一起于今年6月建设“智能制造(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基地”,构建产、教、研紧密融合,集技术创新、学历教育、员工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大赛和推广服务多功能一体化的智能制造人才教育培训平台。校、企已开始以“到劲胜学习智能制造”为理念的教材开发规划,该基地的成立,将支撑东莞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对智能制造人才的需求,引领东莞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

三是长安天时国际快速成型创新中心落户学校。长安天时国际快速成型创新中心是由天时国际创业实验室与学校、广东隆凯金匠模具研究院在长安镇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创立的国际开放式创新平台。它以更好地服务东莞长安“世界工厂转型”为目标,以通过向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内的国际创客发布“长安天时快速成型产能券”,以及“长安天时国际技术趋势奖”等方式,以共享经济模式和悬赏外包模式,促进国际创新者与中国制造业的开放式创新合作。创新中心将借力学校“企业项目训练中心”开放式创新平台,打造国际创业“产能中央厨房”,深化“政、校、企、研”合作,为学校产教研融合提供了崭新模式。

四是依托职教集团建成了“东模网”。学校作为牵头单位,组织召开了“共享资源‘互联网+现代制造’新思路发展论坛暨东模网启用发布会”,基于互联网+的“东模网”正式上线使用,成为了职教集团各成员单位交流信息,共建共赢的在线平台。现有在线会员企业260多家,在线普通会员6500多人。

(二)学生实习情况。

2016年,学校有446名学生参加了顶岗实习,涉及模具、机电、数控、会计等8个专业,实习单位分布广,主要分布在东莞长安、虎门等二十多个镇区,还有极少数在外省、外市,涉及倒了200多家企业和单位。

为做好毕业生实习工作,学校成立了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由胡丽英常务副校长为组长,培训就业处尹兴河主任为副组长,全面统筹管理顶岗实习工作。在管理中做到严抓常规,在坚持分片区分班级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一会、二册、三跟(学生、家长、企业)、四责(安全、管理、教育、指导)的管理模式。每周召开一次实习指导教师会议,及时发现实习中的好人好事,及时处理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交流实习管理中的心得体会和工作经验。充分利用好教师《实习工作手册》和学生《实习手册》,定期检查实习开展情况,定期进行跟踪小结。工作中要求班主任每周下企业跟踪指导学生不少于2次,对在本市实习的学生每月要见面1次,在外省、外市实习的学生每周要联系1次,了解实习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学习、生活、安全管理等情况;同时还建立了“微课掌上通”家长联系管理制度,要求班主任每周都必须发布实习情况通报和安全提醒等,学生家长要回复签到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家长、学生的沟通和联系。

一年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确保了外出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和稳定,师生违法犯罪率和工伤安全事故率继续保持为零。实习学生的工作能力、自信心和品德修养也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实习巩固率100%,毕业率100%。同时学校还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专业对口实习率,专业对口实习率在在80%以上,让学生把学到的专业知识用到实处。实习结束后大多数同学都选择留在原单位继续上班。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2016年,学校进一步完善了“东莞市模具(国际)职业教育集团”的管理和运作,将该职教集团打造成了实体化运作的“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职业教育大平台。该集团是在东莞市教育局和长安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牵头成立的,集团依托东莞模具产业背景,按照“政校企合作、专业性联盟、产教研结合、国际化发展”的思路,是一家联合国内外模具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产业共推、利益共赢”为目标并遵照平等互利的原则而组建的行业公益性组织。

2016年,集团坚持以服务东莞模具产业转型升级为宗旨,以模具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聚集优质教学资源和校企合作为重点,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项目和合作模式,协同创新,实现国际化、信息化、规模化、集约化办学,拓宽模具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

2016年,集团还在东莞劲胜公司长安厂区和东城厂区分别建有“现代学徒制”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成为东莞市高、中职院校开展学生实训的首选场地,为东莞市模具人才的培养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目前,学校分别有69人和36人的学生队伍在两大厂区开展实训,效果良好。

2016年,学校携手东莞市模具(国际)职教集团及其成员单位东莞市新鲁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了两大教学、教育示范点:新鲁班长安劲胜校区和新鲁班东城劲胜校区,借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和教育活动,成功接待了多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考察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讲座、培训、学术研讨活动,受到业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2016年,学校通过打造各种优质平台,利用多种先进手段,拓宽多种渠道,创新性地为社会直接输送中等技术技能人才400余人(不含升学的学生),其中经过学校“校企合作”平台“企业联合培养基地”、“岗位学制”等培养的“德技双高”的优质技术技能人才150余人。用人单位对学校培养输送的人才满意度比较高,满意率达到了90%,在这部分学生中间,特别是经校企合作平台培养的学生,用人单位的满意率接近100%。

(二)社会服务。

2016年,学校利用“东莞市模具(国际)职教集团”以及“企业联合培养基地”等平台,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培训服务活动,主要包括:“共创新精彩——东莞市模具(国际)职教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论坛’”培训活动,“创新方法TRIZ理论培训”活动,还和东莞祥鑫公司、东莞劲胜公司合作开设了四期模具技术人才培训并参加了东莞市人力资源局的人才评估考核。这些培训活动面向东莞市模具行业、面向社会,旨在交流思想,互通有无,提升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助力企业快速发展,受到了企业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肯定,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学校职业教育办学的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2016年以来,学校继续实践探索“德技双高”办学理念,创新实践了一批办学品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如“牵手德育”、“岗位学制”、“企业联合培养基地”、“企业项目训练中心”、“智能制造(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基地”等。曹永浩校长应教育行政部门及职业院校的邀请赴全国各地作学术讲座近百场,不仅学校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还为社会提供了很多经验,做好了经验的传播和服务,造福于全社会职教事业的发展。

六、举办者履责

(一)经费。

学校属于东莞市财政局全额预算单位,2016年学校财务预算生均拨款收入为4828万元,生均外拨款收入906万元,2016年累计预算收入为5734万元,学校办学经费充足。

(二)政策措施。

2016年,东莞市和长安镇继续支持学校办学,给与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提供了一系列促进学校特色办学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支持,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特色化发展。

七、特色创新

2016年,学校以“改革创新”为促进学校发展的驱动力量,一如既往地精益求精,在教育教学中实践探索出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前瞻性的、创新性的做法和经验。现以特色案例的形式呈现如下。

特色案例一:

建企业项目训练中心,打造东莞本土“教学工厂”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开启校企合作“5.0”模式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一直注重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实践,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并先后在国内率先实践了“车间进校”、“企业课堂”、“岗位学制”、“企业联合培养基地”等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1.0”、“2.0”、“3.0”、“4.0”模式,发起并成立东莞市模具(国际)职业教育集团。其中,“车间进校”、“企业课堂”、“岗位学制”还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奖,经验在全国职业教育中得以推广。

2016年,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又与广东隆凯股份公司合作,开启了校企合作“5.0”模式:企业项目训练中心。该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互助、相融、共生的理念下,将新加坡职业教育模式“教学工厂”进行了本土化,打造出“产教研融合,行校企合作”的精密模具生产高端平台。产指的是依托隆凯股份有限公司的专业技术力量,学校与企业一起投入设备,能够完整对接产业需求的整套模具项目;教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全程参与高端精密模具的项目策划,设计、零件加工、品质控制、装配、试模、产品缺陷分析及改善的整个生产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并成立学生创客中心,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研指的是依托完整产业,进行课程研发,实现案例教学,同时结合企业的资源优势,针对行业需求,进行模具标准化研究及推行,并以生产项目为引领,组织教师、学生进行专利研发及学术论文的撰写。

“最美车间”可实现国家专利申请

学校的“企业项目训练中心”拥有最现代的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更有最现代的项目作为引领。这里的每一处装修、家具的选择与墙体的用色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在这里,你会感觉到所有机器都是有灵性、有情感的,它们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愉悦,而不像过往大家所看见的工厂车间那样油腻腻、脏兮兮的,而是非常舒适。在很多人看来,这里简直就是中国的“最美车间”,是适合涵养“大国工匠”的车间。

走进“企业项目训练中心”大厅,很是精致时尚,大厅左手边就是精密模具制造车间,多台高端大气的“德玛CNC”(精密模具制造进口机器)摆放在那里,而天花板上的橙白相间的长条灯饰配上地板橙色条框,在光滑得发亮的塑料地板映衬下,非常有亲近感,似乎让人忘却这是用于模具设计、产品加工的地方。穿过精密模具制造车间,迎来的是模具智能制造车间,那里摆放着由隆凯公司提供的、已经申请国家专利的10套铝合金做成的“金灿灿”的模具教具,供学生操作学习。这里还设有“名匠工作室”、“模具检测室”、“注塑车间”、“装配车间”。“名匠工作室”未来将有日本顶尖的模具专家驻场办公,未来的能工巧匠也将在那里工作,而车间内的设备都是按照德国制造“4.0”配置的,都是价值100多万一台的全进口设备。

中心的二楼分别是精密模具展示中心、研发中心、大数据中心、期刊专利中心以及管理中心,每一处设计都非常新颖、时尚。尤其是大数据中心,一进去就像进入了一个充满科技奥秘的神秘空间。

1.5+1+0.5:国内领先的学制设计

为了让新加坡“教学工厂”本土化项目能够顺利落地,更好地培养学生就业创业,2016年3月,由学校与隆凯股份公司共同合作的“隆凯创业班”正式开班。

隆凯创业班也叫“隆凯专班”,共有1个班、50名学生,学生均在“企业项目训练中心”学习,全部委托隆凯公司来培养。教师、技术、工艺全部由隆凯公司提供,教师全是隆凯工程师。所学课程主要有制图、机械基础、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CAE(即工程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工程)、UG(是SiemensPLMSoftware公司出品的一个产品工程解决方案)等,也是围绕企业项目来开展。

至于学制设计,则需在校学习基础知识1.5年,再专项培训1年(即学生自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交给隆凯公司培养),然后再在隆凯创客园顶岗学习0.5年。

学生创客园:提早炼就模具产业“小老板”

2016年8月,学校与隆凯公司合作签约,在“企业项目训练中心”创建成立了“学生创客园”。东莞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职业院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途径和策略,在条件成熟的院校试点设立“学生创业园”,提升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所以“创客园”不仅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需要,也是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更是提升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创客不同于创意,创意往往停留在方案上、理念上,而创客必须付出实践,必须把创意落在实践和行动上。其实,创客就是一个创新、实践的过程,它比较灵动,项目可以很小,但很多是个性化定制。在“学生创客园”内,广东隆凯公司的老板亲自带领学生,指导他们如何创业,所以“企业项目训练中心”一个很吸引人的目标就是:培养8至10个模具小老板。

对于“学生创客园”的“好处”,从事模具行业多年、现为隆凯公司执行董事的刘守春表示,该园主要针对在创客方面有潜力的学生进行培养,提供资源的扶持,这样有助于学校学生更直接地走上创业的道路,比较顺利地完成艰难的创业阶段。

前景:企业项目训练中心可以支撑更多

依托“企业项目训练中心”可以生产出东莞最精密的模具;学生在企业工程师指导下做最精密的模具时不但可以完成教学课程,还可以开发出一套新模具,带出一套国家专利、一套创新的模具教材、教案;而学生在“企业项目训练中心”创业或是到区域内的一些大型模具企业就业,又可以为东莞这个制造业名城提供人才支撑。目前学校与隆凯公司只是“点对点”的合作(即一家企业与一所学校的合作),未来将依托东莞模具(国际)职业教育集团这个平台,实现“点对点”到“面对面”的突破,即从一家企业与一所学校合作到一群企业与一群院校合作,并设立广东省名师名匠工作站,围绕智能制造来建立工作站。

隆凯公司正在长安涌头社区打造不锈钢饰品产业园,为了让职业教育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学校也计划与隆凯公司共建一个国际商贸班,依托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给企业量身定做“隆凯饰品国际商务班”,由隆凯公司培养一年,将来这些学生就可以专做国际贸易,为企业培养“子弟兵”的同时,给学生就业做好铺垫。将来还会依托隆凯公司做一个系统的服务——区域模具生产标准服务,服务企业、引领企业,也向其他院校开放。

目前,“企业项目训练中心”涵盖了五个主体,分别是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隆凯股份公司、东莞市模具(国际)职业教育集团、金匠模具设计研究院、长安天时国际快速成型创新中心,内设八个模块:精密模具生产车间、智能制造车间、名匠工作室、研发中心、精密仪器测量室、期刊专利中心、大数据中心、展示中心等。

特色案例二:

没有现代制度的学校,就没有现代意识的学生

根据《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章程》,学校以“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为立足点,进行了一系列治理机制方面的改革创新。

一是健全会议制度。学校实行领导分层级管理和校部管理。领导班子会议分为班子会议、校务会议,全体领导会议,规范了各级会议的职责:班子会议由校长主持,校级领导及办公室主任参加,主要讨论学校的大政方针,为学校的发展及当前工作把脉定基调;校务会议校长不参加,由常务副校长主持,副校长、部门负责人、校部部长参加,主要负责落实班子会议决策的实施,常规工作总结汇报,通报万元以上财务支出,讨论决定校内评优、教师绩效定级等;全体领导会议主要是讨论学校的重大决策、学校总结和计划等。学校实行分权放手、分层管理,民主决策。

二是健全财务制度。学校的财务管理也十分规范,要求三千元以上的财务支出要提出书面申请,主管部门与总务处审核把关;万元以上财务支出要在校务会议上通报;三万元以上财务支出要成立专门采购小组;三十万元以上的重大采购实行校长回避制度,由采购小组集体决策等。

三是健全教材管理。对教材采购的管理,学校采用民主群体管理。成立了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组长(校长不参加),学校相关领导、管教学的校部副部长、文化科教研组长、教务员、图书管理员、会计、出纳组成的学校教材采购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教材采购工作。工作职责分明,工作流程透明,并制定了包括每年在全校召开教材管理工作听证会等具体的可操作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四是健全食堂管理。学校食堂管理实行授权自主经营管理。由校长委托主管副校长为饭堂财务的“一支笔”,校长不参与饭堂的财务和人事工作。为此,学校制定了饭堂管理系列制度,并成立了学校膳食管理委员会,膳食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学校总务处、教工会、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负责饭堂工作的监管,定期召开听证会,听取全校师生对饭堂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五是健全职称管理。针对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评聘问题,学校专门成立了“专业技术资格评聘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学校正副校长(校长可以授权给第一副校长主持会议)、部门负责人、校部部长、校部教学副部长、教研组长代表、高级教师代表组成,负责教职员工的职称聘任工作。“专业技术资格评聘管理小组”采取集体讨论、无记名投票等形式来决定教师职称的聘任工作。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学校还成立由领导、专业教师组成的招聘小组,负责学校教职员工的招聘工作。

学校对评优表彰、临时教职员工的招聘等,也用制度来规范。凡有关奖教金等福利发放制度,原则上校长不参与,由相关部门负责制定,交由教代会(或全体教职员会议表决)通过后才能执行。凡校级评优,绩效等级,年度考核等,由校务会根据部门负责人及专业部长的申报集体投票决定,校长不参与。市级以上的奖励、表彰由校务会提名班子会决定。

学校靠着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让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运行,增强了教职员工的民主

文章纠错
投稿指南

所属频道:中职公告

责任编辑:

最新动态
图文推荐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