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招生信息网 广东省文明网站·广东高考招生信息网
教育新闻频道

广州大学城提升五大焦点解答

2012-12-05 13:18:33来源:广东教育信息网关注度: 0
导读:前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实施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大学城提升方案),提出近中远三期任务目标,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整体提升大学城发展水平。提升方案涉及资源共享、公共配套、人文环境、建国家创新中心、城中村改造等多方面。

  前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实施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大学城提升方案”),提出近中远三期任务目标,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整体提升大学城发展水平。提升方案涉及资源共享、公共配套、人文环境、建国家创新中心、城中村改造等多方面。从大学城运行了8年之久的经验来看,解决这些问题难度不小,如何逐一攻破,让大学城进一步提升,南方日报记者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解答。

  焦点1:资源共享如何实现?

  资源共享是建设广州大学城的初衷之一,但创办8年之久的广州大学城与原先的期望仍有距离,接下来大学城将要重点解决共享难题。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华南师大大学城校区建设办主任卢晓中认为,大学城课程和学术资源共享的前提是资源富余,目前大学城资源有富余是肯定的。教育主管部门解决共享命题的关键在于建立互惠互利和补偿机制,如解决资源共享的收费问题,才能调动高校间的积极性。假设一个实验室的市场使用费是100元,政策上要给学生50元优惠,财政给学校补贴10元,另外40元成本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

  中山大学教科所教授、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冯增俊认为,判断大学城运行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共享实行的程度,他说目前大学城的办学思维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即停留在异地办学、扩大办学规模和效益的做法上。他认为,要实现大学城内资源共享,首要解决体制问题,大学城有市属、省属和部属高校,以图书馆图书共享借阅为例,谁来拨款、谁来提供服务都是解决问题的关卡。

  华南师范大学青年讲师徐能源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大学城应该担起推行终身教育的责任和重担,创造机会让校友或者社会人士能轻松再进大学继续教育,这样大学城的资源共享将越来越开放。

  焦点2:公共配套能否留住教师?

  根据大学城提升方案,未来几年内大学城要背起办幼儿园、小学到初中等基础教育的“包袱”。比如,大学城要建四所幼儿园,收回大学城商业出租的中一路配套小学,恢复办学功能,此外力争在2015年9月建成大学城第一所配套初中。在此之前,将已建成的中一路配套小学办成九年一贯制学校。

  卢晓中认为,广州大学城在建立伊始的设想是建一座纯净理念的大学城,没有考虑过小区等一系列配套,更加没有想过开发商在大学城内做房地产开发,现在要做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配套,这是实事求是的做法。有了配套才能让教师留下来。设想若要实现,关键在于平衡各方利益,这对于管理方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冯增俊认为,大学城搞房地产开发,年青老师买不起,年长老师不愿买,搞房地产开发在决策上属于乱想。要留住教师,应该多建教师周转房。其实要以教育等公共配套留住教师的想法并不实际,国外的大学就没有多少老师是住在校内老师公寓的。本来大学城的建设是要撇开一些包袱,现在搞房产开发、搞教育配套设施,相当于把原来想克服的问题又搞了进来。若干年后,大学城又得为这些包袱埋单。

  焦点3:人文环境和文化气息如何初步形成?

  为何学生总认为大学城校区的文化氛围和气场不及本部浓厚?大学城自身文化如何建立?

  卢晓中认为,要使大学城学术氛围更加浓厚,学校多搞一些人文论坛是首要之举,此外高校间要合作形成属于大学城的品牌论坛。

  冯增俊认为,从政府财政投入角度看,政府应该出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多建一些博物馆,让大学城有更多文化氛围。但是,冯增俊也认为,不管政府如何干预,大学城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气息始终要遵循高校发展规律、服从学术规律。

  徐能源认为,大学城应该增设讲座教授,高校里的青年讲师数量多,如果创造更多机会让其上讲台,能增加大学城的文化氛围。

  焦点4:国家创新中心如何建设?

  在大学城提升计划的总体目标中,“创新之城”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而在其中远期目标中,具体表现为“知识创新发动机全面开启,国家创新中心地位显著提升”。

  “创新之城”内涵包括,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宽松高效的创业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对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以智力投资、风险投资为驱动要素的科技创新产业园发展模式更加成熟,国际化、规模化、市场化的高校创新科技孵化群集聚发展。

  在华南师范大学肖玲教授看来,根据区位关系和发展水平,大学城的形态从低级到高级依次表现为:大学园区、大学卫星城、大学城市、新科技城市。其中,科技城市是学、研、产一体化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学城,是世界级的研发创新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级的大学城表现形态。

  在不少专业人士看来,依托大学城打造国家创新中心,尚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规划建设方面,应该为企业入住、项目孵化作出发展空间的安排。

  在这方面,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走在了前面。截止目前,该基地进驻企业42家,注册资本28亿元,2012年营业收入预计超过7亿元、利税超过2000万元。

  此外,立足于大学城打造创新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必不可少。不过,目前尚缺乏政策配套予以引导、鼓励,也没有针对性的规划建设学生创业基地。

  据记者了解,广州市也曾出台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扶持办法,如规定广州市户籍高校毕业生两年内自主创业,一次性补贴5000元,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小额贷款;自主创业并领取了营业执照的,由市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分别给予最长不超过三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一位熟悉大学生创业的人士坦承,省市出台过一些扶持政策,但落地实施较难,职能部门不可能去对一个个大学生创设的微小企业服务,如果要申请,还得依托园区去办理。

  焦点5:城中村改造能否如期完成?

  在大学生提升计划中期目标(2014年9月—2016年底)中,“完成城中村改造”成为既定目标之一,以进一步拓展大学城的发展空间。目前,大学城内尚有南亭、北亭、穗石、贝岗等四个城中村保留区,面积约1.1平方公里,原居民近6000人。其中,北亭村面积最大,贝岗村面积最小。

  有专家指出,城中村当时得以保留,是政府与村民博弈的结果。首先,保留城中村,就是作预留老师村的居住用地和生活服务配套考虑。如让村民全部迁出,不仅成本高,大学生后期配套服务也将面临劳动力缺乏问题。其次,如要大规模改造,村民要保护租金收益或对损失的收益予以补偿,政府层面既要避免财政补偿的压力,还要保持社会稳定。

  未来四年如要完成改造目标,除要平衡好上述关系外,土地权益问题亦是关键。

  据悉,按照此前政策,政府将为保留村预留15%的经济发展用地。不过,正是土地权属问题较为复杂,预留用地没有谈妥,致使整体改造推进缓慢。

  学者谢献春等表示,保留区改造还应重视地质基础及建造问题。北亭村、南亭村的地基相对松软,容易出现塌陷情况,而穗石村、南亭村、北亭村三村都沿珠江而建,存在水 患问题。贝岗村居于较北位置,地基较为扎实,但可建设用地少,开发难度大。

  他们建议,改造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基及建设用地问题,作出不同的规划需求,设置不同的容积率,不能简单以利益为出发点。

  此外,练溪村的改造经验或可借鉴。练溪村通过对原有的滨水古村进行保护性改造,在传统的居住商业基础上引入民俗展示、商业文化、休闲旅游、娱乐消费等功能,使昔日的村庄演变成为今天的集历史文化博览、休闲购物和餐饮服务的旅游景点岭南印象园。

文章纠错
投稿指南

所属频道:大学新闻

责任编辑:

最新动态
图文推荐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