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招生信息网 广东省文明网站·广东高考招生信息网
教育新闻频道

亲情纠结,这样爱错了吗?

2016-10-15 10:37:32来源:广州日报关注度: 0
导读:不久前,广州一对夫妇乘高铁北上,看望在高校就读的女儿。没想到对方非但没有惊喜,反而满肚子怨气,责怪他们不经她同意就突然来访,对她“极不尊重”。来都来了,夫妇俩叫女儿陪着转转,女儿却说已和同学约好去苏州,然后就匆忙而去…… 我们如此深爱儿女,

亲情纠结,这样爱错了吗?

亲情纠结,这样爱错了吗?


不久前,广州一对夫妇乘高铁北上,看望在高校就读的女儿。没想到对方非但没有惊喜,反而满肚子怨气,责怪他们不经她同意就突然来访,对她“极不尊重”。来都来了,夫妇俩叫女儿陪着转转,女儿却说已和同学约好去苏州,然后就匆忙而去……

  我们如此深爱儿女,他们为何不“爱”我们?近日,这一堪称“声泪俱下”的讲述戳中了很多人的心窝,也引发了网友关于亲情的大讨论。对此,你怎么看?孩子错了么?家长该不该委屈?两代人应如何沟通?爱又该怎么“说出口”?本期“抢头条”,来场辩论赛。

  反思篇

  90后是否需要做到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满怀期待的家长,没有等来孩子的惊喜;面对突然出现的父母,孩子感到更多的不是感动,而是不被尊重的恼怒。在这起事件中,单纯指责父母或是子女都是用自己的教育观、亲情观来评判对错。深藏在这一冲突背后的,其实是两代人对于家庭关系的不同认识。

  在60后的父母看来,子女对父母的尊重只是基本要求,此外更要恭敬、顺从。“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对于这一代人来说,他们自己的孩童时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的,等到他们自己成了父母,会自然而然地沿用这一套价值观念。相反,如今90后们成长在一个更自由、更平等的环境当中。他们对于家庭关系的认识,往往是把“我”放在最前面,在认同者看来,这是提升了自我意识;在批评者看来,这是欠缺了体谅他人的同理心。当这两种价值观念的冲突,经由“父母想给孩子一个惊喜”的突发情况点燃,其结果必然也是极富戏剧性的反转剧。

  认识到这不是哪个人的问题,而是两代人不同观念的问题,父母就不必哀叹是不是子女哪里出了问题,子女也不必诟病父母不够尊重自己。首先,要承认价值观分歧的存在。如果看不到这一点,一方执意要改变另一方,这个心结也许会越来越难解开。要父母认同子女,或者子女顺从父母,到头来可能激化更多矛盾。用一份平常心来正视这种分歧,是化解矛盾的良好开端。

  其次,父母和子女双方都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和包容。比如父母想给孩子一个惊喜,是不是先旁敲侧击打听打听孩子当时有没有什么别的安排,再采取行动会更加妥当?而孩子即便感到自己的计划被打乱了,也应该看到父母的一片热心,能够推掉事情陪父母当然是最好,即便不行也应该有一个好的态度,相信父母也会体谅孩子的难处。

  很多人往往意识不到,一个家庭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子女的成长和父母的衰老,长辈和晚辈的相处也是需要不断改变、磨合的。分歧永远都会存在,甚至会越来越大,但只要处理得当,分歧未必就一定会带来冲突。求同存异、互相体谅,或许会给处在“代沟”两端的父母与子女,构建一座更有弹性的情感桥梁。

  (张涨)

  辩题1

  孩子做错了吗?

  她没错

  别站在道德制高点批评“我”

  作为一名推崇独立跟尊重个性的90后,我反对家长不打招呼、未经我们的同意就贸然跑到学校找我们,而且还以“爱”的名义,站在道德制高点批评我们“薄情寡义”大不孝,“忘恩负义”不懂爱,我认为这是对我们的不尊重跟不信任。作为大学生,我们已经是成年人,有自己的生活圈和生活规划。就像我,每次暑假前都会做好规划,约朋友游山玩水或做兼职,如果父母不提前打声招呼就跑到学校来,我不仅要更改自己的计划,而且还会失信于他人。父母的这种行为,从本质上讲是对我们生活的一种随意“干预”。

  父母应该给我们一个独立空间,让我们自由翱翔,要放手让我们做自己人生的主人。比如在假期的时候,家长不应该想方设法把我们留在身边“保护”起来,而是要让我们多去接触社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兼职或者志愿服务等等。这样才能培养我们的独立能力,增长我们的见识。

  当然,我并不反对父母过来看我们,相反我非常欢迎父母到来,只是要提前跟我们做好沟通,尊重我们。我相信如果父母提前和我做好沟通,并将自己的动向明确地告诉我,我是不会拒绝父母的这种“关爱”的。所以说,父母对孩子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对孩子的关怀是爱,对孩子独立的尊重跟信任也是爱。对于渴望得到认可的大学生而言,尊重跟信任更是他们所期待的。

  (逸飞) 

  她错了

  父母是我最想见的人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拐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是龙应台在散文《目送》里的感慨。

  虽然我还没到像龙应台那样为人父母的年纪,但也早早体会到了“目送”的心酸。从初中开始,高中、大学、读研、工作,我一次次出门远行,爸妈在门口、在车前、在路边含泪目送的场景,永远停留在记忆里。

  当然,除了被目送,还有目送。记得初中的时候,年龄太小,对住校颇不习惯,三天两头往家里打电话,没说几句就哭起来。每次哭完,慢则半天,快则一小时,爸爸或者妈妈都会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提着我爱吃的零食,帮我洗好衣服,然后再匆匆赶回。每次看着他们走出校园的背影,我都“目送”很久,内心内疚、感动等情绪翻腾……

  后来,渐渐长大,渐渐独立,对父母的依赖也越来越少。目送也好,被目送也罢,心里的不舍、难过仿佛也越来越平淡。但不管怎样,我一直知道,父母是我最想见的人,而我也是他们最大的牵挂。读大学的时候,我在济南我妈就来济南玩,我去北京,她就到北京旅游,见面不过三两天,心里的暖意却久久不散。记得有一次她来济南,舍友喊我自习,我说不去了,“我妈来了,我要带她转转”——至今我都记得说这话时的场景和语调,好像心里的得意、激动都通过嗓子从内而外地涌出来。

  说实话,父母的爱不可能永远恰如其分,刚好让孩子“满意”。比如,我的爸妈也唠叨。读大学的时候一度不敢给我妈打电话,只要电话接通,少则20分钟,长则1个小时,根本停不下来……当然我明白,这都是爱呀!他们有太多话想要分享,然后叮咛嘱咐。为人子女,听听唠叨、多点理解不行吗?

  (夏凡)

  辩题2

  父母做错了吗?

  父母没错

  遇到这种儿女真想扇两巴掌

  千里迢迢想给孩子惊喜,没想到孩子不领情,反而还说父母不尊重他们。儿女做到这份上,也确实是有点过分了。家长的热脸贴上子女的冷屁股,那种失望和愤怒,为人父母者都可以理解。

  按说,现在家庭条件好了,接受教育程度高了,孩子们应该更懂事理,为人处世更得体一些。但不得不说,现在有些年轻人却“任性”过了头。虽说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成长历程都不一样,但全天下的父母养育孩子,哪一个不是费尽心血?哪怕自己节衣缩食也要给孩子一个更优越的生活?以我自己的经历而言,为孩子的成长不知道投入了多少时间、金钱和精力:牺牲了看电影、逛街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做游戏;外出度假,也就着孩子的兴趣,大人完全是个贴身“服务员”的角色;自己的衣服鞋子越买越便宜,还不是为了省下来给孩子买点更好的玩具?这份付出也许不求回报,但孩子们报以基本的尊重与感恩是必须的,这只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而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其实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并不多,以前常说的“养儿防老”如今恐怕早已颠倒,年轻人啃老的比比皆是,而孩子们要做到“常回家看看”,逢年过节给父母打个电话,恐怕已是相当不易了。

  这对父母想给孩子一个惊喜,不仅说明他们的心中依然牵挂着孩子,更说明他们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制造一份特别的礼物。不顾舟车劳顿,就是想看到孩子惊喜的笑脸。这样堪称模范的父母,值得点赞。对很多在大学里想念父母的孩子而言,若有这样有心思的父母,不知该有多么开心!然而在这个故事中,与孩子冷漠的反应对比,这股热情又着实显得有些悲凉。无论从子女的身份出发,还是作为一个已长大成人的大学生,这样粗暴地对待父母的一片爱心,既是情商不足的表现,更是不懂事、欠教育的典型。

  在我看来,身边一些朋友若是碰上自己的儿女如此表现,脾气不好的可能早就两巴掌上去了,这对父母还憋着情绪没发作,想想都替他们心疼。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们都长点心吧,做父母的,不容易啊。

  (章门仁)

  父母错了

  尊重孩子,家长终身的必修课

  先来讲两件小事。

  前些时间跟闺蜜约会,与她总是形影不离的“小棉袄”居然没跟来。一问,闺蜜生气地说:“出门前我给她选了一条裙子,明明又漂亮又舒服也很贵,她却说不好看,不肯穿。这么不听话我就把她留在家里了。”

  还有一件是我自己的。兴致勃勃安排好了周末的旅行计划,孩子却不耐烦地说:“我不去,你之前都没有问过我。”

  吃力不讨好,是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经常会碰到的情况。我们也常常会把这归结为孩子不听话,可是,仔细分析一下,问题不在孩子,而在家长。因为,我们并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缺乏对他们的尊重。

  “明明又漂亮又舒服”,这只是你的感觉好不好。孩子有自己的喜好,可是你却非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她,甚至用不带她出门来惩罚孩子,这似乎有些以大欺小,不讲道理。

  你又订房又安排行程,忙乎了半天,可是,孩子年纪再小,也有自己的时间安排。也许她早就约了小朋友一起在小区里跳绳,在她看来,这远比跟你旅游更有趣。

  不尊重孩子,是不少家长都会犯的错。学会尊重孩子,也是家长需要永远修行的功课。

  哪怕孩子已经成年了,许多家长仍然把“听话”当做对孩子的基本要求。可是,妈妈的话就如同妈妈选的衣服,有的时候孩子并不喜欢,也未必都对。最典型的如同张靓颖母女。妈妈都是为了你好,所以我必须公开反对你的婚姻,哪怕这样会伤害你,那也是让你长痛不如短痛。可是,张靓颖今年32岁了,她不是未成年人,她有权利也有能力选择自己的爱人。哪怕选错了,其间会历经千辛万苦,父母需要做的只能是在她受伤时给她一个最温暖的拥抱,而不是借爱之名,名正言顺地指责和伤害她。总是用自己的经验干涉孩子的父母,不管是穿衣服,还是婚姻,缺乏的是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与信任。

  因此,那对北上看孩子的父母,受到孩子的抱怨几乎是必然的。试想一下,这么长的一个假期,作为正处于社交活跃期的大学生,肯定早有计划和安排了。想给孩子一个惊喜,只是还得看孩子愿不愿意要,不是吗?你们长达七天的一个出行计划,居然连主角有没有档期都完全没考虑过,我是主角我也生气啊,这能怪谁?

文章纠错
投稿指南

所属频道:热点新闻

责任编辑:

最新动态
图文推荐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