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招生信息网 广东省文明网站·广东高考招生信息网
中考中招频道

2017年中考物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三个层次教学

2017-01-13 14:26:39来源:网络关注度:
导读:1+3=4不是教学,是灌输;1+3=?接近教学,是引导;1+3=5是真正的教学,是质疑,是发现,是创新。 以上对1+3=5是教学的说明,揭示了教学的真正本质——引导学习的发生。多年来由于纸笔测试的片面性,导致了教学的功利性占据了主导地位,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

1+3=4不是教学,是灌输;1+3=?接近教学,是引导;1+3=5是真正的教学,是质疑,是发现,是创新。

以上对1+3=5是教学的说明,揭示了教学的真正本质——引导学习的发生。多年来由于纸笔测试的片面性,导致了教学的功利性占据了主导地位,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就是看考试成绩,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就是看考上了哪一所学校,这样的评价使得对知识的拥有量成为学校教学过程的全部,教师的教学设计关注点集中在对知识点的教学上,最多也只是对知识的运用上,而很少关注知识的发生,这样的教学势必导致学生思维的惰性化,僵化。

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为例来说明以上三个层次的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第一层次:1+3=4式

(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发声物体的振动实验(音叉、乒乓球实验),和真空不能传声实验(真空铃实验)。

(3)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第二层次:1+3=?式

(1)学生自主活动:①触摸发声的喉头②观察发声的鼓面上跳动的黄豆等。

(2)教师提问:这些发声物体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3)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第三层次:1+3=5式

教师启发提问:教材中说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你同意教材中的观点吗?

学生提出质疑:我们用笔敲桌子,桌面并没有振动,但我们也能听到声音,这是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提出验证性方案。

以上三个层次的教学设计,虽然意在课标,但对于“通过实验”,这样一个操作性要求来说,设计的出发点是不同的,第一层次,实验仅仅是演示,目的是看到现象,教给知识;第二层次,实验是学生自己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知识,体验知识,学习的发生在于引导;第三层次,通过质疑知识点,引发实验的设计,实验需要学生自己设计,而这个实验的设计过程,正是知识的发生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1+3=5,虽然从算理上是错误的,但能够引发算理得发生,它表达的是一种理念,传递的是一种操作模式。教学如果真正从这里出发,把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教学的关注点,鱼和熊掌也许可以兼得。

文章纠错
投稿指南

所属频道:物理

责任编辑:

最新动态
图文推荐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