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招生信息网 广东省文明网站·广东高考招生信息网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课程代码:11467)课程考试大纲

2015-10-22 23:09:39来源:广东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关注度: 0
导读: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力资源统计学》(课程代码:11467)课程考试大纲 目 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绪论 1.1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问题 1.2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1.3 企业人力资源统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力资源统计学》(课程代码:11467)课程考试大纲
 
目  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绪论
1.1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问题
1.2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1.3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
2.1 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统计
2.2 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统计
2.3 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统计
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
3.1 时间配置与利用概述
3.2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
3.3 非劳动时间的配置与利用统计
3.4 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
第四章 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
4.1 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概述.
4.2 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
4.3 其他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
4.4 企业劳动生产率动态统计与分析
4.5 劳动效益统计、分析与评价
第五章 劳动定额统计
5.1 劳动定额统计的意义
5.2 劳动时间统计
5.3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
5.4 劳动定额实施结果分析
5.5 劳动定额管理状况的统计分析
第六章 劳动报酬统计
6.1 劳动报酬的含义及劳动报酬统计的意义
6.2 企业工资总额的核算与统计分析
6.3 平均工资的统计分析
第七章 人工成本统计
7.1 人工成本统计的意义
7.2 人工成本的构成
7.3 人工成本统计分析
第八章 职业技能开发与鉴定统计
8.1 职业技能开发与鉴定统计的意义
8.2 职业技能开发统计
8.3 职业技能鉴定统计
8.4 职业技能开发效益的统计
第九章 劳动关系统计
9.1 劳动关系统计的意义
9.2 劳动者参与统计
9.3 劳动争议统计
第十章 社会保障统计
10.1 社会保障统计的意义
10.2 企业社会保障统计
10.3 企业福利统计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人力资源统计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劳动定额、劳动报酬、人工成本、劳动技能开发与鉴定、劳动关系、劳动者社会保障等统计内容。人力资源统计学是以企事业单位人员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课程,它具有综合性、科学性、实践性、系统性与指导性的特点,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习的人员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的专业性课程。
(二)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统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公式,熟悉人力资源的总量和素质统计,计算劳动时间,了解非劳动时间的分布;熟练掌握劳动效率的计算与分析;熟悉劳动定额、劳动报酬和人工成本的计算和分析,了解劳动者技能培训、劳动关系和劳动保障的相关知识。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人力资源统计学》是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统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统计内容涉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事管理、薪酬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岗位管理、现代公司管理、劳动保障、劳动争议等课程密切相关,帮助读者正确分析和解决目前企事业单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提高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管理效率。
本课程的重点章是第1、3、4、6章,第2、5、7章是次重点章,第8、9、10章为一般章。应考者应把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企业人力资源和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理解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内容。熟悉企业人力资源、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相关概念;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内容
1.1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问题
1.2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1.3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问题
2.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3.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统计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问题
识记:企业人力资源,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相关概念,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领会: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统计分组法,统计指标法, 统计指数法
(二)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识记:总体与总体单位、总体具有的性质、标志与指标、标志的分类、指标的分类
领会: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联系
(三)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统计方法
识记: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的差异,总量指标的种类,相对指标的种类
领会: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统计分组法,统计指标法, 统计指数法,多因素分析原理,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简单应用: 总量指标因素分析、总指数的编制,平均指数的编制
综合应用: 简单总体总量指标因素分析,复杂总体总量指标因素分析
第二章  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人力资源规模、结构和素质统计的原则、范围和方法,具体包括人力资源规模存量、增量和动态比较,熟悉人力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结构,人力资源素质的评价指标、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
二、考试内容
2.1 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统计
2.2 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统计
2.3 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统计
三、考核知识点
1.人力资源规模统计的统计原则与统计范围
2.人力资源规模统计应注意的问题
3.人力资源规模的存量、增量和动态比较统计
4.人力资源的性别、年龄、学历和民族结构
5.人力资源的职业、等级、岗位和工期结构
6.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特点、原则、程序和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 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统计
识记:人力资源规模的时点,时期规模,人力资源规模变动绝对数和相对数统计
领会:人力资源规模统计两大统计原则和两大统计范围
简单应用:结合案例,正确分析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的存量,增量和动态比较特征
(二) 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统计
识记:人力资源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统计
 (三) 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统计
识记:劳动积极性、独立劳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统计
领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特点,原则和方法
简单应用: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综合评价
综合应用: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或综合评价不同企业的人力资源素质
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企业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的意义、任务,了解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分类及非劳动时间统计、管理与技术人员时间配置与利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等基本内容,熟悉劳动时间的构成,重点掌握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计算公式,掌握劳动时间平衡表的编制与运用。
二、考试内容
3.1 时间配置与利用概述
3.2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
3.3 非劳动时间的配置与利用统计
3.4 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
三、考核知识点
1.时间配置的概念与基本分类
2.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的目标与任务
3.劳动时间的构成与核算
4.劳动时间的利用程度分析
5.劳动时间的损益与利用潜力分析
6.非劳动时间的基本分类
7.非劳动时间分配的统计指标和内容
8.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劳动时间利用统计分析
四、考核要求
(一)时间配置与利用概述
识记:时间配置的概念与基本分类
领会: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的目标与任务
(二)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
识记:劳动时间的构成
领会:劳动时间平衡表的编制与运用
简单应用:劳动时间的损益与利用潜力分析
综合应用:劳动时间的核算,劳动时间的利用程度分析
(三) 非劳动时间的配置与利用统计
识记:非劳动时间的基本分类,非劳动时间分配的统计指标和内容
领会: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劳动时间利用统计分析,非劳动时间配置统计表现形式
(四)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
识记:工程技术人员时间配置与利用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领会: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劳动时间利用统计分析,非劳动时间配置统计表形式
简单应用: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配置与利用的一般方法,

第四章  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的概念、意义与任务及其计算公式,企业劳动效益的分类标准,熟悉企业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的关系,各种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公式,以及建筑企业、商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农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指标,劳动效益统计、分析与评价等内容。重点掌握并会应用企业劳动生产率动态统计计算与分析。
二、考试内容
4.1 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概述.
4.2 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
4.3 其他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
4.4 企业劳动生产率动态统计与分析
4.5 劳动效益统计、分析与评价
三、考核知识点
1.企业劳动效率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2.企业劳动效益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3.企业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的关系
4.各种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指标
5.企业劳动生产率动态统计指标
6.劳动生产率指数体系(计算)
7.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时间和人员结构因素分析(计算)
8.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产量和劳动量的影响分析(计算)
9.劳动效益指标的核算
10.企业劳动效益的分析与评价
四、考核要求
(一)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概述
识记:企业劳动效率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企业劳动效益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企业劳动效益的分类标准
领会:劳动效率统计的意义与任务,企业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的关系
(二)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
 识记:按不同产量指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领会:按不同时间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按不同人员范围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
简单应用:各种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指标计算
(三)企业劳动生产率动态统计与分析
识记:企业劳动生产率动态统计指标、劳动生产率指数体系计算指标
简单应用:企业劳动生产率动态统计指标,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时间和人员结构因素分析,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产量和劳动量的影响分析
综合应用:综合计算分析劳动生产率指数体系
(四)劳动效益统计、分析与评价
识记:企业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的关系,企业劳动效益的分析与评价指标
领会:劳动效益指标的核算,企业劳动效益评价体系与原则
简单应用:企业劳动效益的综合评价方法
第五章劳动定额统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劳动定额的概念、性质与类型以及劳动定额统计的意义和任务,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等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劳动定额统计管理统计分析及相关指标的计算及应用,掌握劳动定额实施结果分析方法,熟练应用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等统计指标来计算工人,企业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了解熟悉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及其管理指标。。
二、考试内容
5.1 劳动定额统计的意义
5.2 劳动时间统计
5.3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
5.4 劳动定额实施结果分析
5.5 劳动定额管理状况的统计分析
三、考核知识点
1.劳动定额的概念
2.劳动时间统计
3.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
4.劳动定额实施结果分析
5.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计算与分析
6.劳动定额管理状况的统计分析
四、考核要求
(一)劳动定额统计的意义
识记:劳动定额的概念、性质与类型
(二)劳动时间统计
识记:产品实耗工时的概念和种类
领会:生产者完成定额工时的统计
简单应用:以产品为对象汇总产品实耗工时,以生产者为对象汇总产品实耗工时,计算单位产品的实耗工时
(三)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
识记:作业者个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生产单位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统计
简单应用: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
综合应用: 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劳动条件不正常的计算与分析
(四)劳动定额实施结果分析
识记:劳动定额水平的统计分析指标,劳动定额水平均衡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领会:企业劳动条件失常对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影响分析
(五)劳动定额管理状况的统计分析
识记:企业劳动定额实行范围的统计指标。产品定额制定规模和方法的统计指标,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统计指标
第六章 劳动报酬统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劳动报酬的涵义及劳动报酬统计的意义,理解企业工资总额核算的要求,掌握工资总额及其变化的计算和分析方法,重点掌握平均工资及其变化的计算和分析方法,了解企业职工劳动关系统计分析的内容。
二 考试内容
6.1 劳动报酬的含义及劳动报酬统计的意义
6.2 企业工资总额的核算与统计分析
6.3 平均工资的统计分析
三、考核知识点
1.劳动报酬涵义
2.劳动报酬统计的原则
3.工资总额的构成
4.工资总额的变动分析
5.工资支付形式和经费来源
6.不应该包括在劳动报酬的核算范围内的企业支付给员工的货币或实物
7.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计算
8.平均工资计算
9.平均工资指数体系计算及分析
四、考核要求
(一)劳动报酬的含义及劳动报酬统计的意义
识记:劳动报酬涵义、劳动报酬统计的意义,劳动报酬统计的原则
(二)企业工资总额的核算与统计分析
识记:工资支付形式和经费来源,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奖金与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其它工资
领会:企业工资总额的构成分析,不应该包括在劳动报酬的核算范围内的企业支付给员工的货币或实物
简单应用:工资总额的变动核算与统计分析
(三)平均工资的统计分析
识记:平均工资的含义、平均工资计算公式
 简单应用: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计算
 综合应用:平均工资指数体系计算及分析

第七章 人工成本统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人工成本的概念,了解人工成本与总成本的关系以及人工成本统计的意义,熟悉人工成本的内容构成,重点掌握人工成本统计指标(包括人工成本总额及平均人工成本)的计算和分析。
二、考试内容
7.1 人工成本统计的意义
7.2 人工成本的构成
7.3 人工成本统计分析
三、考核知识点
1.人工成本的涵义和人工成本统计意义
2.我国人工成本的构
3.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人工费用的构成
4.企业人工成本总额构成变化分析
5.人工成本统计的国际标准,
6.企业人工成本总额的变动分析
7.企业平均人工成本的变动分析
8.人工成本支出的劳动效益分析
四、考核要求
(一)人工成本统计的意义
识记:人工成本涵义,人工成本统计的意义
领会:人工成本与总成本关系
(二)人工成本的构成
识记:人工成本的统计内容,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含不在岗职工生活费),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费用
领会:我国人工成本构成,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人工费用的构成,人工成本统计的国际标准,人工成本支出的劳动效益分析
(三)人工成本统计分析
领会:人工成本支出的劳动效益分析
简单应用:人工成本总额变动的计算与分析
综合应用:企业平均人工成本的变动计算与分析
第八章  职业技能开发与鉴定统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职业技能开发与鉴定统计的意义、性质、基本概念,了解职业技能开发统计,职业技能鉴定统计和职业技能开发效益统计的基本方法和相应指标体系。
二、考试内容
8.1 职业技能开发与鉴定统计的意义
8.2 职业技能开发统计
8.3 职业技能鉴定统计
8.4 职业技能开发效益的统计
三、考核知识点
1.企业参加培训人员的核算指标
2.企业职业培训条件统计指标
3.企业职业技能开发进程分析指标
4.企业职业技能开发结构统计指标
5.职业技能鉴定参加考核人数的计算
6.职业技能鉴定合格人数的计算
四、考核要求
(一)职业技能开发与鉴定统计的意义
识记:职业技能开发与鉴定的概念
领会:职业技能开发与鉴定的意义、指导思想和任务
(二)职业技能开发统计
识记: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情况统计、企业参加培训人员统计、职业技能开发培训的结构统计、企业职业技能开发费用统计、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效统计
(三)职业技能鉴定统计
识记: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及人员统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人员统计,职业技能鉴定结果统计,职业技能竞赛统计
(四)职业技能开发效益的统计
领会:职业技能鉴定统计及职业技能开发效益统计的基本思路,职业技能开发动态统计的分析指标
简单应用:应用职业技能鉴定统计及职业技能开发效益统计的指标体系对企业职业技能开发、鉴定及其效益进行统计分析
第九章 劳动关系统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劳动关系统计的内涵和存在的现实必要性。在此基础之上,应掌握劳动者参与统计和劳动争议统计的相关公式,尤其需要知悉如何对所统计出的数据做出一个合理的分析,并掌握基本劳动关系统计的步骤与方法。
二、考试内容
9.1 劳动关系统计的意义
9.2 劳动者参与统计
9.3 劳动争议统计
三、考核知识点
1.劳动关系的含义
2.劳动关系主体的不同内涵和具体活动内容
3.企业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统计
4.企业职工参与活动统计
5.劳动争议数量统计
6.劳动争议处理统计
7.劳动争议统分析
四、考核要求
(一)劳动关系统计的意义
识记:劳动关系的含义,劳动关系主体的不同内涵和具体活动内容,劳动关系的任务和意义
(二)劳动者参与统计
识记:合理化建议活动统计,技术协作活动统计,劳动竞赛统计,体育活动统计,福利活动统计
领会:企业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统计,企业职工参与活动统计,
(三)劳动争议统计
识记:劳动争议数量统计,劳动争议处理统计,劳动争议数量指标、构成指标统计
领会:劳动争议处理件数、调解件数、裁决件数以及判决件数统计,争议普遍程度、严重程度、结构判别和处理情况分析
简单应用:结合案例分析,对简单的劳动争议状况进行分析

第十章 社会保障统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社会保障统计的含义、体系和现实任务。在此基础之上,掌握企业社会保障统计、企业福利统计相关公式,尤其需要知悉如何对所统计出的数据做出一个合理的分析,并熟练掌握基本社会保障统计的分析方法。
二、考试内容
10.1 社会保障统计的意义
10.2 企业社会保障统计
10.3 企业福利统计
三、考核知识点
1.社会保障的含义、体系
2.企业保险统计
3.企业工伤、医疗、退休养老和生育保险统计
4.企业社会保险基金的上缴统计
5.企业福利费用的计算与统计分析
6.养老人员统计和生活水平分析
四、考核要求
(一)社会保障统计的意义
识记:社会保障的含义,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企业社会保障统计
识记:失业人数和保险费用的分析,基金缴纳和统计分析
领会:企业事业保险统计的失业人数和保险费用的分析,企业社会保险基金的上缴统计分析,企业社会保险基金的基金缴纳和统计分析
(三)企业福利统计
识记:企业福利费用的计算
简单应用:能结合相关案例对企业福利费用的变动程度、和其与工资、生活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简单的分析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特对相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及命题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本大纲对考核的要求是适当体现的,并与选用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是一致的。
命题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目标来确定,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突出重点章节。不出死题,着重学生识记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关于自学教材
指定使用教材:《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程振源、李军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15年4月第一版。
(四)本课程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自学考试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它主要是通过考生个人自学以及社会助学,来达到国家考试所规定的考核目标。从考试类型上看,自学考试又是一种“标准参照性考试”,考生只要能够达到自学考试各科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即可通过这一科目的考试。认真自学是考生能否顺利通过自学考试并取得学历资格的基础。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考生如果希望以自学为主通过《人力资源统计学》考试,应在自学中注意以下事项:
1. 应依据本课程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核知识点、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对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在通读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按照考试大纲的规定,重点学习那些重点考核的内容。
2.本课程是一门计算性较强的课程,为了正确掌握所学的统计指标与公式,必须多做练习。考生除应在指定教材的习题集上完成习题作业外,还必须按照习题集中相关题目的要求,牢牢掌握计算方法与步骤。
3.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共4学分。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针对教材重点章(第1、3、4、6章)、次重点章(第2、5、7章)和一般章(第8、9、10章)的自学或助学,基本学时为:重点章分别不少于(12、9、15、9)、次重点章分别不少于(4、6、4),一般章分别不少于(3、3、3),即总学时不少于70。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这是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基本要求:指考生对考试范围内的各章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应该熟记,达到牢固掌握的程度。为使考生更好地把握各章节的基本要求,本大纲在下面“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中,做出具体规定。
2. 考核知识点:指各章中需要考核的部分。在本大纲中,对于各章节的内容规定了若干个知识点,具体的知识点又可分成若干个知识细目。
3. 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指考生应该把握知识点的程度,它是本课程进行命题时的基本依据。本大纲结合人力资源统计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在“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中,提出了4个不同认知层次的具体要求:
(1)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2)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3)简单应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4)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关于本课程考试的几个规定
1.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并允许带计算器。
2.本课程考试评分采取“百分制”,60分及格。
3.本课程考试题型有6种,分别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综合计算分析题。
4.本课程考试卷面中,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5.本课程考试卷面中,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4类题目,各占分数的20%、30%、30%、20%。
6.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  (  )。
A、质量方面B、变动方面
C、总量方面D、数量方面
二、多项选择题
1、 加班加点时间计入()。
A、制度工作时间B、日历工作时间
C、全部实际工作时间D、出勤时间
E、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三、简答题
1、简述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设计原则。
四、论述题
1、论述我国人工成本的构成情况。
五、计算题
某企业2011年1月份(31天)有公假9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8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1000人,其它情况如下:

项目 缺勤工日 停工工日 非生产工日 加班工日 停工被利用工日
合计 600 500 100 1200 300
问题:
1、计算该企业的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制度工日数、出勤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全部实际工日数。
六、综合计算分析题
某企业甲乙车间的统计材料如下表:
  总产值(万元) 平均人数 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劳动生产率指数(%)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人数 人数 基期 报告期
甲车间 8000 14000 1600 2400      
乙车间 2000 2800 450 600      
全  厂 10000 16800 2050 3000      
问题:
(1)计算甲车间基期、报告期的劳动生产率及其指数并填入表格中空白处;
(2)计算乙车间基期、报告期的劳动生产率及其指数并填入表格中空白处;
(3)计算全厂基期、报告期的劳动生产率及其指数并填入表格中空白处;
(4)分析计算全厂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以及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并对全厂的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作一个全面的分析。(要求精确到10元,即保留3位小数)
文章纠错
投稿指南

所属频道:考试安排

责任编辑:

最新动态
图文推荐
热门排行榜